2023 年 6 月份疾病风险提示
发表日期:2023-06-05 来源:体卫艺 编辑:shenq 浏览:2676次
六月气温上升,又逢梅雨季,气温高、湿度大,蚊虫和病原体活跃。提醒师生员工关注新冠病毒感染预防。防范手足口病、水痘、 细菌性食物中毒和蚊媒传染病等疾病。随着高考、中考、期末考试季来临,学校、考生家庭更应注意疾病防范,做好人员防护,注意饮食卫生,保持规律作息。
一、新冠病毒感染
虽然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“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”,但新冠疫情对全球健康威胁并未结束。5 月中旬以后,国内疫情进入了低水平波浪式流行态势,整体疫情防控形势平稳可控。
预防措施:
1.坚持做好个人防护
科学佩戴口罩、勤洗手、常通风、少聚集,不仅可以预防新冠病毒感染,也可以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。
2.做好自我健康监测
一旦出现发热、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时,做好个人防护,减少外出。持续有新冠相关症状或病情有变化时,及时就医。
3.尽快疫苗接种
符合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条件的人员,尽快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。
4.加强防护,防范聚集性疫情的发生继续加强人员防护和健康监测,防范聚集性疫情的发生。
二、手足口病
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,多发生于婴幼儿,5-7月是我市发病高峰。
传播途径: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。可经胃肠道(粪-口途径)传播,也可经呼吸道(飞沫、咳嗽、打喷嚏等)传播,也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、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等造成传播。
主要症状: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,呈自限性,7-10 天病程后可康复。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热、食欲不振、咽喉痛等症状。
临床表现:发热 1-2 天后,舌头、牙龈、两颊内侧等口腔部位出现水疱,痛感明显,水疱初期为细小红点,后形成溃疡。多数患儿手掌、脚底会出现皮疹,通常不痒,有时皮疹带有水泡,其他部位如臀部、膝盖、肘部、躯干等也可能出现皮疹。部分病例无发热。少数会出现严重并发症,如脑炎、肺水肿、肺出血、心肺功能衰竭。
预防措施:
1.做好个人卫生,尤其是手卫生。在触摸口鼻前、饭前便后、护理完手足口病患者后,用清水、洗手液或肥皂洗手。家长要督促儿童做好手卫生。
2.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;不接触患者及其污染物品、污染环境。
3.做好物品清洁和消毒。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清洁消毒(如使用含氯消毒剂)。患者的呕吐物、粪便及其污染物品、污染环境,应由受过培训人员进行清理与消毒。物品消毒可选择中效或高效消毒剂如含氯(溴)消毒剂,75%酒精对肠道病毒是无效的。
4.保持居室卫生,勤清洁、常通风。
5.少聚集。疾病流行期间,不带儿童去人群聚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。
6.6 月龄以上儿童接种 EV71 疫苗,可有效预防 EV71 相关手足口病发病、重症和死亡。该疫苗仅能预防 EV71 所致手足口病,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所致手足口病。
三、水痘
水痘是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具有极高的传染性,多见于儿童,极易在小学与托幼机构发生和流行。
传播途径:水痘传播途径较为广泛,主要经飞沫或接触传播,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用具传播。
主要症状:
前驱期:畏寒、发热、头痛、乏力、咽痛、咳嗽、食欲下降、全身不适等症状。出疹期:出现红色斑疹、丘疹、疱疹。
预防措施:
1.日常养成良好卫生习惯,督促儿童做好手卫生,正确使用“七步洗手法”认真洗手。
2.家长减少带儿童去人员密集、通风不佳的公共场所,必须前往时做好个人防护。
3.注意家庭环境卫生,室内定期开窗通风。
4.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,保证充足睡眠、均衡膳食、科学运动,提高儿童的身体免疫力。
5.若孩子出现相关症状时,应及时就医,确诊后应按照相关要求隔离治疗后方可复学。
6.适龄儿童,接种水痘疫苗。
四、细菌性食物中毒
细菌性食物中毒是借助食物传播的疾病,痢疾杆菌、沙门氏菌、副溶血性弧菌、致泻性大肠杆菌等是常见的病原菌。
主要表现:
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症状,可伴有发热,严重者可出现脱水。该病具有发病突然,家庭呈多例感染,学校、幼托等集体单位表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的特征。
预防措施:
1.保持清洁。做好手卫生,接触食品前要洗手,准备食品期间经常洗手。清洗和消毒准备食品的场所和设备。避免虫、鼠及其他动物进入厨房和接近食物。
2. 生熟分开。生的肉、禽和海产品要与其他食品分开。处理生食要使用刀具、切肉板等专用设备和用具。 使用器皿储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互相接触。
3. 食物做熟。烹饪温度和时间应能保证食物安全。肉、禽、蛋和海产品等食物要烧熟、煮透,确保食物中心温度达到 70℃以上。
4. 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。室温下熟食存放时间不超过 2小时,不能及时吃的食物要冷藏或冷冻存放。食物在冰箱中储存时间不能太长。冷冻食物不要在室温下化冻,最好用微波炉解冻、冰箱冷藏室解冻或清洁流动水解冻。
5. 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。使用安全的水。 挑选新鲜和有益健康的食物。 选择经过安全加工的食品。 水果和蔬菜要洗干净,尤其在生食情况下。不吃过期食物。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,不采集、不食用不明野生蘑菇及野生植物。
五、蚊媒传染病
蚊子叮咬除导致人体瘙痒、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外,还可能传播多种疾病,如登革热、流行性乙型脑炎、疟疾等。我市不是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流行地区,但随着跨境出游和商务活动增加,市民仍需防范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风险。
预防措施:
1.保持环境卫生
清除储水容器积水,水养植物定期换水,消除蚊虫孳生场所。
2.预防蚊虫叮咬
家中安装纱门纱窗、使用防蚊用品,户外活动时穿着长袖长裤、涂抹驱避剂等,避免或减少在树荫、草丛、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。
3.注意出行安全出行前,了解目的地登革热等传染病流行情况。出行中,做好防蚊措施,穿浅色长袖束口衣物,外出和睡觉时使用驱蚊产品。出行后,做好自我监测,从疫区返回后如 2 周内出现发热、头痛、关节痛等症状,要及时就诊,说明外出史、蚊虫叮咬史等情况。
一、新冠病毒感染
虽然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“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”,但新冠疫情对全球健康威胁并未结束。5 月中旬以后,国内疫情进入了低水平波浪式流行态势,整体疫情防控形势平稳可控。
预防措施:
1.坚持做好个人防护
科学佩戴口罩、勤洗手、常通风、少聚集,不仅可以预防新冠病毒感染,也可以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。
2.做好自我健康监测
一旦出现发热、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时,做好个人防护,减少外出。持续有新冠相关症状或病情有变化时,及时就医。
3.尽快疫苗接种
符合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条件的人员,尽快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。
4.加强防护,防范聚集性疫情的发生继续加强人员防护和健康监测,防范聚集性疫情的发生。
二、手足口病
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,多发生于婴幼儿,5-7月是我市发病高峰。
传播途径: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。可经胃肠道(粪-口途径)传播,也可经呼吸道(飞沫、咳嗽、打喷嚏等)传播,也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、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等造成传播。
主要症状: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,呈自限性,7-10 天病程后可康复。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热、食欲不振、咽喉痛等症状。
临床表现:发热 1-2 天后,舌头、牙龈、两颊内侧等口腔部位出现水疱,痛感明显,水疱初期为细小红点,后形成溃疡。多数患儿手掌、脚底会出现皮疹,通常不痒,有时皮疹带有水泡,其他部位如臀部、膝盖、肘部、躯干等也可能出现皮疹。部分病例无发热。少数会出现严重并发症,如脑炎、肺水肿、肺出血、心肺功能衰竭。
预防措施:
1.做好个人卫生,尤其是手卫生。在触摸口鼻前、饭前便后、护理完手足口病患者后,用清水、洗手液或肥皂洗手。家长要督促儿童做好手卫生。
2.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;不接触患者及其污染物品、污染环境。
3.做好物品清洁和消毒。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清洁消毒(如使用含氯消毒剂)。患者的呕吐物、粪便及其污染物品、污染环境,应由受过培训人员进行清理与消毒。物品消毒可选择中效或高效消毒剂如含氯(溴)消毒剂,75%酒精对肠道病毒是无效的。
4.保持居室卫生,勤清洁、常通风。
5.少聚集。疾病流行期间,不带儿童去人群聚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。
6.6 月龄以上儿童接种 EV71 疫苗,可有效预防 EV71 相关手足口病发病、重症和死亡。该疫苗仅能预防 EV71 所致手足口病,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所致手足口病。
三、水痘
水痘是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具有极高的传染性,多见于儿童,极易在小学与托幼机构发生和流行。
传播途径:水痘传播途径较为广泛,主要经飞沫或接触传播,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用具传播。
主要症状:
前驱期:畏寒、发热、头痛、乏力、咽痛、咳嗽、食欲下降、全身不适等症状。出疹期:出现红色斑疹、丘疹、疱疹。
预防措施:
1.日常养成良好卫生习惯,督促儿童做好手卫生,正确使用“七步洗手法”认真洗手。
2.家长减少带儿童去人员密集、通风不佳的公共场所,必须前往时做好个人防护。
3.注意家庭环境卫生,室内定期开窗通风。
4.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,保证充足睡眠、均衡膳食、科学运动,提高儿童的身体免疫力。
5.若孩子出现相关症状时,应及时就医,确诊后应按照相关要求隔离治疗后方可复学。
6.适龄儿童,接种水痘疫苗。
四、细菌性食物中毒
细菌性食物中毒是借助食物传播的疾病,痢疾杆菌、沙门氏菌、副溶血性弧菌、致泻性大肠杆菌等是常见的病原菌。
主要表现:
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症状,可伴有发热,严重者可出现脱水。该病具有发病突然,家庭呈多例感染,学校、幼托等集体单位表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的特征。
预防措施:
1.保持清洁。做好手卫生,接触食品前要洗手,准备食品期间经常洗手。清洗和消毒准备食品的场所和设备。避免虫、鼠及其他动物进入厨房和接近食物。
2. 生熟分开。生的肉、禽和海产品要与其他食品分开。处理生食要使用刀具、切肉板等专用设备和用具。 使用器皿储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互相接触。
3. 食物做熟。烹饪温度和时间应能保证食物安全。肉、禽、蛋和海产品等食物要烧熟、煮透,确保食物中心温度达到 70℃以上。
4. 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。室温下熟食存放时间不超过 2小时,不能及时吃的食物要冷藏或冷冻存放。食物在冰箱中储存时间不能太长。冷冻食物不要在室温下化冻,最好用微波炉解冻、冰箱冷藏室解冻或清洁流动水解冻。
5. 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。使用安全的水。 挑选新鲜和有益健康的食物。 选择经过安全加工的食品。 水果和蔬菜要洗干净,尤其在生食情况下。不吃过期食物。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,不采集、不食用不明野生蘑菇及野生植物。
五、蚊媒传染病
蚊子叮咬除导致人体瘙痒、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外,还可能传播多种疾病,如登革热、流行性乙型脑炎、疟疾等。我市不是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流行地区,但随着跨境出游和商务活动增加,市民仍需防范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风险。
预防措施:
1.保持环境卫生
清除储水容器积水,水养植物定期换水,消除蚊虫孳生场所。
2.预防蚊虫叮咬
家中安装纱门纱窗、使用防蚊用品,户外活动时穿着长袖长裤、涂抹驱避剂等,避免或减少在树荫、草丛、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。
3.注意出行安全出行前,了解目的地登革热等传染病流行情况。出行中,做好防蚊措施,穿浅色长袖束口衣物,外出和睡觉时使用驱蚊产品。出行后,做好自我监测,从疫区返回后如 2 周内出现发热、头痛、关节痛等症状,要及时就诊,说明外出史、蚊虫叮咬史等情况。